|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庵埠 >> 本地聚焦 >> 内容 |
陈波儿的艺术人生 |
20世纪30年代,人称“潮州小姐”的陈波儿是中国影坛升起的一颗璀璨之星。这位杰出的潮州巾帼,其闪光的名字永载中国电影史册,她以44岁的生命、20年的革命实践和艺术经历,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人生。
一、别出心裁的改名
陈波儿,原名舜华,1907年诞生于潮安县庵埠镇。1921年小学毕业后,她离家外出,先后到厦门、南京、上海求学,在校学业优秀,且以出众的艺术天赋而成为校园课余文艺活动的骨干。
1927年陈舜华在上海读高中时,“4·12”惨案发生,她目睹黄埔江边遭镇压的工人血流成河的事实,再也不能安坐课堂,她与同学一起,冲破校方的阻拦跨出校门,加入到反屠杀的游行队伍中去,因之被学校开除学籍而回到故乡。是年秋,她在庵埠结识了由武汉疏散转来汕头的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梅公毅和任泊生,频繁的接触,使陈舜华与任泊生坠入爱河成了恋人。不久,三人结伴抵沪,一同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她改名波儿,“波儿”一名语带双关,既表示是湘波(其父的名字)之儿女,又是“布尔什维克”中“布尔”的谐音。如此赋予新的内涵,足见其改名确是别出心裁。
二、舞台银幕的明星
上海艺大有不少共产党人任教,陈波儿在那里接受马列主义的影响,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她加入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开始参与左翼戏剧运动。陈波儿担任了剧社首选排演的《梁上君子》、《炭坑夫》和《爱与死的角逐》三个主题进步的外国话剧的主角,以其出色的演技而博得人们赞赏。1930年又主演了《街头》一剧,轰动上海剧坛,使她成为戏剧界的名演员,为此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被迫改名陈佐芬隐居,继续在学生中从事爱国活动。1931年她与任泊生到香港并举行婚礼,翌年产下一子。在港期间,她与朱光等人开设岭东中学,开港九白话文教学之先。1934年,在港呆了三年多的陈波儿,偕夫携子回到上海。5月17日,经夏衍、郑伯奇的介绍,她与明星影业公司签约,从此,正式与电影结缘、踏入左翼电影队伍,以战士的姿态战斗在电影岗位上。
陈波儿在明星、电通影业公司当电影演员期间,主演了《青春线》、《桃李劫》、《生死同心》和《八百壮士》。她担任女主角的《桃花劫》,影片通过描述一对正直知识分子夫妻,在当时黑暗社会里的奋斗和抗争,最终仍被吃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遭遇,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温柔、富有理智的知识女性的艺术形象。该片于1934年12月6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博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赏。影剧家惊呼:上海影坛的天空,又升起一颗明亮的星星,这就是潮州人陈波儿!
三、写作编导的高手
陈波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影剧明星,而且还是一位写作高手和出色编导。
在上海艺大读文学系的陈波儿,系统地学习专业课和广阅中外名著,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进入影剧圈后,她仍奋力笔耕,著作颇丰,先后发表数十篇文章,人们称她为“明星作家”。
1935年,她慰问抗战将士,往返北平时,冲破当局阻禁,编导了《女记者》、《黎明》、《放下你的鞭子》和左翼剧联的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1939年,她在重庆时,陆续发表评论和电影小说《伤兵曲》等文学作品;1940年,在延安导演了《马门教授》、《新木马计》、《前线》等话剧。
四、亮丽辉煌的人生
陈波儿自1929年参加上海艺术剧社开始,近20年活跃于舞台、银幕。在搞文艺的同时,还追随宋庆龄、鲁迅、周恩来等革命家致力于爱国运动。她先后参加鲁迅、田汉发起的“保障人权自由运动大同盟”及“妇女抗敌后援会”。1935年,她代表上海人民、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劳团赴归绥、百灵庙、平地泉慰问抗日前线将士。1937年,她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赴延安,不久率华北敌后妇女儿童考察团深入各根据地。1939年抵重庆,从事抗日宣传及联络工作;1940年返延安就职于马列学院文艺研究室;1944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文教英雄、中共中央党校模范党员;1945年为筹建延安电影制片厂奔波劳碌。1946年为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立下汗马功劳,主持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十七辑,该厂摄制的《中华儿女》、《白毛女》、《翠岗红旗》等26部影片,无不贯注着她的心血。解放后,她在中央电影局担任领导工作,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历任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和国家文化部电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1951年11月,陈波儿到上海,10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召开的一次创作人员座谈会上,她向电影工作者作报告时,突发心脏病气喘症,抢救无效,永远离开她热爱的事业。逝世时年仅44岁。 (蓝汉钊)
来源:潮州日报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