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庵埠 >> 生活资讯 >> 内容 |
饮食惹出来的痛风偏爱袭击成年男子 |
一位公司老总在最近一天的午夜时分突然被疼醒,起来后发现自己的大脚趾红肿,疼得几乎没法走路。到医院骨科一查,什么事也没有;到风湿科才知道自己患了一种叫“痛风”的病。
痛风成为临床常见病
据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副教授莫宝庆介绍,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的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时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可导致肾尿酸结石和/或痛风性肾病。
痛风的发病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居民饮食中的动物性食品较少,因而痛风的发病率较低。自80年代末期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与痛风发病有关联的主要食品,即各种动物性食品的比重逐渐增加,使得痛风发病率与日俱增。有专家预测,痛风在我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疾病。
被痛风盯上的人是谁
从患者的性别来看,痛风症有“重男轻女”的特征。临床实际情况显示,男性在痛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93%~97%(极少数的女性病例集中在绝经妇女)。从年龄上看,痛风发病大部分在30~70岁之间,尤其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痛风发病在男性中有年轻化的倾向。据权威医疗机构调查,不足40岁的初次发病者比10年前增加了26.3%,而其中20~40岁年龄组患者被认为是典型的“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有资料显示,此年龄组病人在发病前,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
痛风的“职业特征”是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人们还发现,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这些疾病和痛风一样,均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往往通过不同机理影响尿酸的代谢,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而发生痛风。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肥胖也是危险因素。调查表明,在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中,约85%的人超重。
管好嘴才能控制痛风发作
高嘌呤饮食是具有痛风素质者发病的促进因素,且摄取含嘌呤过高的食物也易导致痛风病人痛风症状的复发。因此,控制痛风的发作,管住自己的嘴是重要的一环。
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在饮食调整上的表现不容乐观:
饮食控制不住。有些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长期性缺乏认识,对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不了解饮食调养知识,比如将医生所说的“少吃动物内脏之类食物”,误认为“只是一般服药期的忌口”。或是痛起来时才晓得保养,发作过后却又喝酒吃肉一概不忌,以致病情反复发作。
饮食控制过度。有些病人在饮食控制上走极端,连必要的营养需要也不能满足。
莫宝庆指出,痛风病人有必要掌握有关痛风的基本知识、饮食搭配的要求,并能在生活中坚持正确实施。国内已有部分医院进行了帮助痛风患者改变膳食结构、控制痛风发作的尝试。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