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速递
>> 信息内容 |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00位 总量大仅代表速度 |
中国的经济指标越来越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数字之一。1月2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结果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数字甫一公布,国际舆论的关注点,立即聚焦到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甚至跃升第四的层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按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年至2004年GDP年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因而,从GDP总量看,在世界排名中的跃升,当属正常的“晋升”。假以时日,中国的GDP总量占到世界数一数二的地位,也并非是超常规的预期。
但中国GDP总量与世界最发达的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并不代表中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人,就很小了。2005年,中国人均GDP仅1700美元。而据世界银行对2004年人均GDP的排位,排名第一的卢森堡为43940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610美元和34510美元,即使有可能在总量上被中国超过的法国和英国,人均GDP也分别为24770美元和28350美元。在这一排序中,按中国修订后的数据计,中国人均GDP的排名在100位左右。这在发展中国家序列里,也算不上佼佼者。
国际舆论在观察中国的经济指标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人均这一指标,而热衷于放大总量指标。然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总量名列前茅相对容易,但与发展水平之间并没有等号的逻辑关系。判断中国的发展程度,必须将总量与人均、平均与相对等多组数据进行综合比对,才能得出真实的、准确的结论。国内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专家曾经计算过,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约100年。中国上世纪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锁定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此目标若顺利实现,在数十年后,中国就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目前,总量虽大,人均却远远落在后面;增长速度虽高,经济增长质量却不理想,增长方式转变难度相当大。
中国经济的数字很大,也很小。要想总量、人均、效益均跨过发达国家的“门槛”,至少还要数十年的艰辛拼搏。(文/楚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