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信息
>> 信息内容 |
去年全国糖酒行业主要经济指标飘红 |
据中国葡萄酒信息网报道 中糖公司总经理王兴国纵论国内糖酒市场形势,去年全国糖酒行业主要经济指标飘红
3月24日,在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总结会上,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兴国结合全国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了2003年我国主要副食品的产销情况,分析了各类食品产业的最新信息,预测了今年各类副食品的市场走势。
食糖2002/2003榨季全国共计产糖1063.7万吨,比上榨季增长25.2%,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59.1万吨,同比增长13.3%。由于产量创新高,加上上榨季结转库存和进口食糖,本榨季食糖供量同比大幅增加23.5%,而总需求仅增长2.3%,供求矛盾十分明显。加上非典及国际糖市不振等因素,国内糖价持续走低。该行业本榨季的主要特点有:糖料单产和含糖增加,制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程度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但全行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
去年年底“桂林会议”后,中国糖业协会考虑到甘蔗主产区干旱减产,将2003跨2004年制糖期全国预计产糖量调整为950万吨,与同期全国需求相较,市场缺口在100万吨左右,可以通过投放国家储备糖、少量进口补差,确保市场供应。综合各种情况,今年全国食糖销售肯定会好于去年。从今年3月开始,市场糖价将呈上升趋势,长期看,糖价将在2300~2850元/吨之间,并与国家储备糖的收、放,食糖进口的时间与数量息息相关。
酒类白酒2003年全国白酒总产量330多万吨,同比增长2%,5年来首次止跌回升。白酒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为579亿元、545亿元和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8.9%;白酒的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1.4%,在酿酒行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3.3%。白酒行业的主要特点是,白酒生产进一步向传统生产大省和传统大企业集中,20家利税亿元企业占据了全行业93.2%的份额;白酒企业亏损率同比下降了3.1%,亏损总额同比降低了13.4%;中低度白酒产量增加,高度酒产量急剧减少。全行业经过近年的阵痛,显示出强劲的复苏迹象。
啤酒去年全国啤酒总产量为2540万吨,同比增长了7%,延续了几年来平稳的增长态势。啤酒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为560多亿元、530多亿元和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8.6%和11%。全国啤酒企业数量不断减少,集团化、规模化速度继续加快,市场竞争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营销体系的完善。2003年已有15个品牌进入台湾市场,对英、法、美等国的出口量增多。
葡萄酒去年全国葡萄酒总产量为34万吨,增长幅度达13.4%。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为60多亿元和16亿元,增幅分别为14.3%和12.7%;行业利润也以13.5%的幅度递增。全国50家主导企业的统计资料表明,年产量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他们的产量占行业总产一半以上。3家长城公司完成整合,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建厂或进行集团化管理,这些十分有利于原料优势和企业品牌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与白酒涨价相反,去年国内葡萄酒市场整体价位下降,葡萄酒开始打破高档商品的固有形象,以“大众牌”引领了消费潮流。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潜在空间,也吸引了国外资本和国际品牌更多地介入,去年葡萄酒进口量同比增长了38.4%,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黄酒2003年,除了产量大幅上升,黄酒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也分别上升了14.4%和15.9%,均高出整个酿酒行业的总体增幅。黄酒行业正在改变过去的“地缘经济”形象,在去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6家企业中,不仅有浙江的4家,还有上海和江苏的2家;这6家企业合计资产同比增长了20%以上,在黄酒行业中的比重接近60%。去年,黄酒这一古老的酒种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产品、包装、质量等各方面都在向系列化、风格化、高档次方向迈进。
纵观我国酒类行业,白酒自1999年前后进入调整期至今,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的发展阶段。白酒低度化,传统固态白酒精品化、高档化已成为主流,液态酒、固液结合酒成为白酒主导产品。白酒企业的经营业绩会进一步好转。啤酒包装形式多样化,在淡色储藏啤酒的基础上,啤酒风味向低浓度、低色泽、淡口味方向发展;纯生啤酒生产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啤酒出口量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和总量相比仍嫌比例太低;必须提高中国啤酒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向啤酒强国奋斗。葡萄酒逐渐形成以全汁为主的产品结构;高档起泡酒、年份酒、产地命名酒相继出现,并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我国葡萄酒市场潜在空间较大,国外销售商纷纷看好。随着关税下调,葡萄酒的进口量还会增加,国外品牌对我国民族葡萄酒工业将造成较大冲击。黄酒仍存在较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和较宽泛的市场空间,企业应在培育消费习惯、完善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等多方面下工夫,走出地域性局限,创造新的生机。
饮料2003年全国软饮料(不含酒精饮料)产量为2374.41万吨,同比增加16.84%,其中含糖饮料1418.5万吨,罐装水955.9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7.26%和16.21%。去年国内饮料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产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依然很大,东部企业的合计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但增速最快的3个省份都集中在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了东部高集中度与西部高增长速度并存的格局。二是各个饮料种类齐头并进,产品更新加快。碳酸饮料不再一枝独秀,果汁饮料和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均呈现出旺盛的产销势头。从水饮料的兴起到茶饮料的风靡,从果汁饮料的异军突起到非典后保健饮品的迅猛发展,以及上半年运动饮料的火暴,折射出我国饮料市场的消费变化趋势基本与国际市场的进程同步。
据权威数据显示,饮料业在去年已成为中国十大赢利行业。特别在非酒精饮料中,品种之间的分布和市场的重新划分急剧演化。虽然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三大传统饮料仍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果汁饮料、乳制品和特殊用途饮料发展迅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巨额利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外资企业斥巨资抢占中国饮料市场的双重动力,未来我国饮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和资本重组将愈演愈烈。
乳制品我国乳品生产和消费去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逐步形成了优势区域产业带,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5公斤左右,同比增加了16.3%。从消费结构看,奶粉与上年持平,鲜奶增长20%,酸奶增长40%;从价格看,去年全国鲜奶零售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南方省区市价普遍高于北方省区。2004年,乳品生产将持续快速增长,产量将进一步向优势主产区集中,南方奶业加速发展。奶类消费将继续增长,但增幅将相对放缓。在主产区或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奶类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将成为今后带动农村乳品消费的重要力量。奶业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乳品进出口将继续增加,出口萎缩的现象将得到改观。
调味品由于跨国食品集团的大举进入,调味品市场的竞争加剧。综观国内调味品企业,其产品大多仍是区域性销售产品,多数企业规模不大。近期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商商联合”共同打造全国性销售网络的举措,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全新的营销模式,昭示着我国调味品行业即将重新洗牌。
今后,调味品行业将向产品营养健康化、生产环保化、企业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而进一步规范、开发、细分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加大产品、品牌的原创性和差异化程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这些都将是调味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至于复合调味品,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罐头罐头因其常温保存、方便营养、卫生安全和美味适口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而罐头企业也逐步改变了以往“重出口,轻内销”的思路,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我国在人口和原料方面的优势,使我国罐头出口量在去年接近160万吨,出口额约12亿美元,超过食品行业中其他产品的出口值;一些品种已经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整个罐头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
罐头产业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二是有丰富的鲜销农产品原料;这两个条件恰恰是我国具备而许多发达国家不能同时具备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罐头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速度也在加快,近几年内我国罐头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其国际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
方便休闲食品近年来,这两类食品适应了人们追求高品位生活质量的需求,改变了食品满足温饱的简单用途。设计精美、口味多样、营养时尚、食用方便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大有前途的食品开发方向。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