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信息
>> 信息内容 |
发展食品业为破解“三农”问题加油 |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它突破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势,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关系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
“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植业的比较利益低。农民人均收入与GDP的比值,1985年最高为46.5%,1994年降至31.1%。目前全国纯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62%,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储备在这部分农户之中,增收的重点和难点也在这里。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把农村中剩余劳动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乃至迁入城镇,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在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中,鼓励一部分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食品业,是一个积极的选择。这既可以将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大量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商品,离土不离乡地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食品业是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应责无旁贷。食品工业的原料几乎全部为农产品,而农产品中又绝大部分为食物类产品。从这一点上说,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及餐饮业的发展,几乎可以影响整个农业的发展。无论是饮料制造、制糖、酿酒、肉类加工、粮油加工、乳品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加工、烟草加工等等,在促进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食品业除了能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还可带起一大片农村相关行业的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建设,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比如新疆德隆集团靠发展番茄产业,让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作的10万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该集团在番茄产业链上,从包装、销售到番茄皮渣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当地众多的小企业加工,分布在天山南北的十几家番茄加工企业又带动了当地一批搞种子、仓储、运输、包装、服务等的小企业。内蒙古的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两个乳品企业的产值加起来约达90亿元,所产生的这种连锁效应带动了周围地区几百万农民进入产业链,不仅充分发挥了地方优势,也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尤其是纯农户,由于经营过于分散,他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都处于弱势地位。发展食品业,以工业带农业,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如“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协会”等,把农民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紧密连结在一起,有利于克服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弱势地位。
当然,发展食品业要避免盲目性,注意合理布局,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要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由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可加工的原料价值相比,比重还太小,食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水平上都难以发挥带动整个农业发展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农业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给予食品工业发展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不断升级,必将为推动整个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