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速递
>> 信息内容 |
聚焦2003: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九大事件 |
新华网讯 日前评选出“2003: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九大事件”。我们认为,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这九大事件将深刻地影响未来的中国经济。这九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
一、国务院第五次大规模机构改革方案出炉
3月6日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机构改革方案出炉,这是1982年以来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按照这一方案,国务院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内外贸同归其管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撤消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
各界评述这次机构改革不仅仅是编制、人员的简单加、减,而是重在职能转变,有些方案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步子较大。其中,国资委成立尤为引人注目,新一轮国资改革由此拉开序幕。这次机构改革奠定了近几年财经内阁基本框架。
二、sars考验中国经济
4月20日,是2003年最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sars被列为法定传染病,由于防治sars不力,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被免职,传闻中的sars突然被拉近,走到聚光灯下。一时之间,sars对旅游、餐饮等很多行业造成冲击。不过,事实上,虽受sars冲击,由于全国上下同心,群策群力迎接挑战,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前9个月经济增长达到8.5%,全年gdp突破11万亿元。而且专家们表示,中国经济已经结束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调整恢复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
三、首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获准
5月26日,瑞银华宝、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资格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首批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至此,外资终于能进入a股市场了,这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对外开放。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开始实施
5月底和8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赴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实地考察了部分国有大企业,多次召开座谈会,与东北三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共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计。
8月3日,温家宝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振兴新路子。这次座谈会,标志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实施拉开序幕。
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总投资额610亿元,另外,一个规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成立,相关财税政策也在制定之中,“振兴东北”已经全面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五、三峡蓄水成功凸显五大效应
6月1日,长江三峡工程迎来了令中华民族为之振奋的时刻:三峡大坝下闸蓄水。6月10日,三峡工程提前实现135米蓄水目标。
据悉,蓄水的成功,将使三峡工程凸现出五大效应:为三峡电厂并网发电提供保障;全面改善长江通航条件;提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开创三峡旅游新局面;促进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蓄水和通航目标的相继实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在实现从单纯的建设投入期向“边建设边收益”的收获期转变。三峡工程的通航、发电效益,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六、中国力保人民币汇率稳定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重点分析了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并强调在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排除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此外,多位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七、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0月11日至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各界认为,《决定》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这些理论上的新突破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会提出了“五统筹”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新的改革思维。
更重要的是《决定》提出了“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新观点,突破了把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定位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传统观点,提出要通过发展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理论上的突破必然带来中国混合经济的大发展,使公有制实现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从而增强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此外,《决定》提出了“不禁止则自由”的新思路,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制度性障碍。
八、神州五号终圆华夏千年飞天梦
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飞行的国家,此举令世界瞩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九、人大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
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明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其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进一步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年头。同时也表明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不可逆转。
|
备注: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
|
|
|